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,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,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,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练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。今天少林寺释小龙武术学校为大家分享关于少林功夫的起源与发展。
少林功夫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,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。之后又有不少印度高僧到少林寺翻译佛典,传授禅法。少林功夫信仰的最初形态——神力信仰和禅定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。其中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首倡禅宗,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。禅宗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,逐步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,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宝库,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隋朝初年,由于朝廷的赏赐,少林寺拥有庞大的田产。隋朝末年战乱,为了保护寺产,少林寺僧人组织武装力量自卫,并为新王朝――唐朝的建立,作出了贡献。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。
与少林寺形成武装力量相应的是,以观音菩萨愿力信仰为核心的那罗延金刚神信仰开始流行,并一直延续至十四世纪的元朝末期。盛唐以来,禅宗教法盛行,成为中国汉地佛教主流。进入宋朝,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确立,“禅武合一”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。金元两朝对汉地民间武装力量极力抑压,少林寺亦不例外。然而,少林寺作为禅宗教派祖庭,依然地位显赫,禅学盛隆。在此期间,少林寺创立了宗法门头制度,成为少林功夫体系、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。少林功夫体系中的医宗,在金朝已经形成。
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。这是少林功夫水平大发展时期。明朝近三百年间,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,参与正规的战争行动,建立功勋,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。少林功夫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,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。在这一时期,少林功夫至少存在10支系统或门派。少林功夫著作开始出现。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相对封闭,严格遵守宗法传承;而佛教的游方制度在根本上是开放的,进出自由。少林寺这种特殊的开放和封闭两重性,对于少林功夫的发展和传承,对于少林功夫体系和门派的形成,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少林功夫信仰形态在明朝也发生了变化,唐朝以来的以观音菩萨愿力为核心的那罗延金刚神信仰,演变为紧那罗王神授少林寺棍法的武圣信仰,并以此激励少林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。
清朝满族入关建立政权以后,严禁汉民族习武。雍正十三年,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体系进行了整顿。少林寺僧人虽然坚持秘密练武,但少林功夫水平及影响,整体衰落。民国期间,军阀混战,少林寺进一步衰落,少林功夫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1949年以后,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,少林寺更加衰落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,宗教生活恢复,少林功夫的价值重新被重视,少林寺年老僧人开始向年轻僧人传授少林功夫,少林功夫典籍征集、鉴定、整理、出版工作大规模展开。少林功夫非常艰难地缓慢复活。
近些年,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,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,尤其是一些优秀中国功夫影视作品的推出,加上互联网传播的便利性,少林功夫吸引了全球的武术爱好者。每年慕名到少林寺参观交流的功夫迷不计其数。少林功夫历久弥新,正在走向新的辉煌。